找到相关内容217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经典与诠释——论朱熹的诠释思想

    ,获得解释权意味着实施自己安邦治国的理念,当然也或多或少地杂以个人进路的考虑。本来今古文本同末异 , 何以形成势若水火的两大解释派别,其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此;其二,解释的方法论方面。今文学家治经是为了...

    潘德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592062.html
  • 古塔的踪影

    风向标,它与佛教的塔刹意义完全不同。四、古塔的八种主要类型 在我国,古塔的种类很多,分类的方法也不少。从佛教的教义上说,有所谓的舍利塔、法身塔以及各种派别的塔;从塔的平面上分,有四方塔。六角塔、八角塔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092100.html
  • 贵州佛教历史

      贵州佛教历史   佛教传入及活动   佛教于西汉元寿元年(公元前2年)传入中国,唐代传入贵州。有禅宗(临济宗和曹洞宗)、净土宗、密宗、法相宗以及天台宗、华严宗等派别。2000年,依法登记的寺庙297座,信徒21.98万人。信徒遍布全省,遵义、贵阳、安顺较多。   唐代贵州佛教   唐代中期,中央王朝因抗击南诏,朝廷招募一批北方大姓入黔定居。这些外籍移民多来自佛教繁盛之地,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892785.html
  • 禅的少林寺 武的少林

    牌坊的横额是“大乘胜地”,说的正是达摩所倡导的大乘禅法(跋陀所传的是小乘禅法,小乘、大乘是佛学中的两个派别)的功德。   两位印度和尚一前一后来到嵩山,他们一个播下了种子,一个浇灌了禾苗,然后就去了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793143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完)

    一章中谈到,菩萨害怕入於声闻、辟支佛道,甚於害怕堕入地狱,便是这种态度的反映。《法华经》调和大小乘的派别斗争,倡导「会三归一」,主张三乘都是同一佛乘,只不过是佛说法的三个次第之分而已。《法华经》不但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993150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七)

    分别智,即从现象的总体上观一切皆空,唯有涅盘为实的智慧。这是罗什介绍的整个般若认识过程的一个初级阶段,讲空彻底的小乘派别也可以达到这个阶段。另外,请参第二章「次重问法身并答」注⑩。   ⑤释迦佛出家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

    小乘阿毗昙都已经大量介绍过来,但以一切有部为主的小乘阿毗昙盛传一时,当时被特称为阿毗昙的,只限於小乘派别的著作。小乘阿毗昙中,说五结(贪结、恚结、慢结、嫉结、悭结)、九结(爱结、恚结、慢结、痴结、疑结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8.html
  • 不空三藏是长安佛教和五台山佛教的一位重要高僧

    密宗派别,更主要的贡献是把五台山文殊信仰传遍了全国各地乃至东亚各国,其意义深远广大,不可限量。   [1]《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》卷第一(贺上皇还京表》   [2]《代宗朝赠司空大...

    崔正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493391.html
  • 佛法概要-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

    。佛有些教法是相当直接了当的,有的则是间接的。理论上的问题之所以产生,是因为我们常问,什么是真理?什么是真的?为了回答这些问题,所以产生不同的派别、不同的看法,不管是哲学家、意识理论家都尝试寻找答案。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|基础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8564493513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

    仁者依行,自得度世。”慧可以此传授门徒。慧可的门徒们游行村落,不入都邑,行头陀行。他们主张“专唯念慧,不在话言”,实行以“忘言、忘念、无得正观”为宗旨的禅法,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派别,被称为“楞伽师”,发展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